Lua编程6之table

3.5k 词
    <p>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:<br>1.如何初始化表并指定值?<br>2.a和b指向同一个table1,a设置为nil,b还可以访问table1的元素吗?<br>3.table.concat、table.insert、table.remove、table.sort的含义分别是什么?<br>4.#为什么得不到正确的table长度?</p>

Lua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,就是Table,几乎所有高级语法的实现都离不开Table,就像C#中的类一样重要。

table 是 Lua 的一种数据结构,用来创建不同的数据类型,如:数组、字典等。

Lua table 使用关联型数组,你可以用任意类型的值来作数组的索引,但这个值不能是 nil。

Lua table 是不固定大小的,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扩容。

Lua也是通过table来解决模块(module)、包(package)和对象(Object)的。 例如string.format表示使用”format”来索引table string。

table(表)的构造

构造器是创建和初始化表的表达式。表是Lua特有的功能强大的东西。最简单的构造函数是{},用来创建一个空表。可以直接初始化数组:

1
2
3
4
5
6
7
8
9

mytable = {}


mytable[1]= "Lua"


mytable = nil

当我们为 table a 并设置元素,然后将 a 赋值给 b,则 a 与 b 都指向同一个内存。如果 a 设置为 nil ,则 b 同样能访问 table 的元素。如果没有指定的变量指向a,Lua的垃圾回收机制会清理相对应的内存。

以下实例演示了以上的描述情况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-- 简单的 table
mytable = {}
print("mytable 的类型是 ",type(mytable))

mytable[1]= "Lua"
mytable["wow"] = "修改前"
print("mytable 索引为 1 的元素是 ", mytable[1])
print("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", mytable["wow"])

-- alternatetable和mytable的是指同一个 table
alternatetable = mytable

print("alternatetable 索引为 1 的元素是 ", alternatetable[1])
print("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", alternatetable["wow"])

alternatetable["wow"] = "修改后"

print("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", mytable["wow"])

-- 释放变量
alternatetable = nil
print("alternatetable 是 ", alternatetable)

-- mytable 仍然可以访问
print("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", mytable["wow"])

mytable = nil
print("mytable 是 ", mytable)

以上代码执行结果为:

1
2
3
4
5
6
7
8
9
mytable 的类型是     table
mytable 索引为 1 的元素是 Lua
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前
alternatetable 索引为 1 的元素是 Lua
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前
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后
alternatetable 是 nil
mytable 索引为 wow 的元素是 修改后
mytable 是 nil

Table 操作

以下列出了 Table 操作常用的方法:

table.concat (table [, sep [, start [, end]]]):
concat是concatenate(连锁, 连接)的缩写. table.concat()函数列出参数中指定table的数组部分从start位置到end位置的所有元素, 元素间以指定的分隔符(sep)隔开。

table.insert (table, [pos,] value):
在table的数组部分指定位置(pos)插入值为value的一个元素. pos参数可选, 默认为数组部分末尾.

table.maxn (table)
指定table中所有正数key值中最大的key值. 如果不存在key值为正数的元素, 则返回0。(Lua5.2之后该方法已经不存在了,我们自定义一个函数实现)

table.remove (table [, pos])
返回table数组部分位于pos位置的元素. 其后的元素会被前移. pos参数可选, 默认为table长度, 即从最后一个元素删起。

table.sort (table [, comp])
对给定的table进行升序排序。

** 实例 **
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这几个方法的实例。

** Table 连接 **
我们可以使用 concat() 方法来连接两个 table:

1
2
3
4
5
6
7
8
9
fruits = {"banana","orange","apple"}
-- 返回 table 连接后的字符串
print("连接后的字符串 ",table.concat(fruits))

-- 指定连接字符
print("连接后的字符串 ",table.concat(fruits,", "))

-- 指定索引来连接 table
print("连接后的字符串 ",table.concat(fruits,", ", 2,3))

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:

1
2
3
连接后的字符串     bananaorangeapple
连接后的字符串 banana, orange, apple
连接后的字符串 orange, apple

** 插入和移除 **
以下实例演示了 table 的插入和移除操作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fruits = {"banana","orange","apple"}

-- 在末尾插入
table.insert(fruits,"mango")
print("索引为 4 的元素为 ",fruits[4])

-- 在索引为 2 的键处插入
table.insert(fruits,2,"grapes")
print("索引为 2 的元素为 ",fruits[2])

print("最后一个元素为 ",fruits[5])
table.remove(fruits)
print("移除后最后一个元素为 ",fruits[5])

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:

1
2
3
4
索引为 4 的元素为     mango
索引为 2 的元素为 grapes
最后一个元素为 mango
移除后最后一个元素为 nil

** Table 排序 **
以下实例演示了 sort() 方法的使用,用于对 Table 进行排序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fruits = {"banana","orange","apple","grapes"}
print("排序前")
for k,v in ipairs(fruits) do
print(k,v)
end

table.sort(fruits)
print("排序后")
for k,v in ipairs(fruits) do
print(k,v)
end

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:

1
2
3
4
5
6
7
8
9
10
排序前
1 banana
2 orange
3 apple
4 grapes
排序后
1 apple
2 banana
3 grapes
4 orange

** Table 最大值 **

table.maxn 在 Lua5.2 之后该方法已经不存在了,我们定义了 table_maxn 方法来实现。

以下实例演示了如何获取 table 中的最大值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function (t)
local mn=nil;
for k, v in pairs(t) do
if(mn==nil) then
mn=v
end
if mn < v then
mn = v
end
end
return mn
end
tbl = {[1] = 2, [2] = 6, [3] = 34, [26] =5}
print("tbl 最大值:", table_maxn(tbl))
print("tbl 长度 ", #tbl)

执行以上代码输出结果为:

1
2
tbl 最大值:    34
tbl 长度 3

注意:当我们获取 table 的长度的时候无论是使用 # 还是 table.getn 其都会在索引中断的地方停止计数,而导致无法正确取得 table 的长度。

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代替:

1
2
3
4
5
6
7
function (t)
local leng=0
for k, v in pairs(t) do
leng=leng+1
end
return leng;
end

总结

table的花式用法有很多,基于table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结构和功能。